思科數據隱私基準研究報告:近九成台灣企業認為須加強保障人工智慧應用中的消費者數據隱私

97% 台灣受訪者認為,與本地供應商相比,具規模的全球供應商可以更好地保護數據

思科近日發表全球年度調查《2023 年數據隱私基準研究報告》,其為專業人士對數據隱私保護策略看法的第六屆年度全球調查。研究發現,儘管經濟環境疲軟,企業仍持續投資於隱私保護,台灣企業在隱私保護的平均支出,從兩年前的 180 萬美元(約 5,400 萬台幣)增加到今年的 270 萬美元(約 8,100 萬台幣)。然而,近九成(88%)台灣受訪者認為,其企業須加強保障人工智慧應用中的消費者數據隱私。研究亦發現,企業在隱私保護方面的優先考量與消費者的不盡相同。

消費者的期望與企業隱私策略之間存在分歧

調查指出企業採取的數據隱私措施,與消費者對企業的期望之間存在重大分歧,尤其當涉及到企業如何應用和使用人工智慧時。

思科《2022 年消費者隱私調查》顯示,全球 60% 消費者對企業如何應用及使用人工智慧表示擔憂,更有 65% 受訪者因某些企業運用人工智慧方式,對整個企業失去信心。消費者亦表示,企業建立消費者信心的最佳方式,是提供他們可自行選擇退出人工智慧應用的機會。然而,2023 年隱私基準研究報告顯示,在多項數據隱私措施中,提供消費者可自行選擇退出人工智慧應用的機會,是最少(8%)台灣企業計劃執行的措施,此也與全球趨勢一致。

思科副總裁暨隱私長 Harvey Jang 表示:「企業要贏得和建立信任,單是保持合規並不足夠。」透明度才是消費者信任企業的首要條件(39%),而受訪企業則認為合規性是建立消費者信任的首要條件(30%)。

儘管 99% 台灣企業認為他們已制定適當的流程,以滿足消費者對人工智慧應用和服務所期望的責任和道德標準,但 88% 受訪者認為,其企業須加強確保人工智慧應用中的消費者數據隱私。

隱私保護的投資報酬

儘管面對疲軟的經濟環境,企業仍持續投資於隱私保護,台灣企業在隱私保護的平均支出,從兩年前的 180 萬美元(約 5,400 萬台幣),提高到今年的 270 萬美元(約 8,100 萬台幣)。73% 台灣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從隱私保護投資中獲益「顯著」或「非常顯著」,例如成功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減少銷售延遲或減少數據洩露造成的損失。平均來說,台灣企業估計其收益是支出的 1.7 倍,而 94% 全球受訪者認為隱私保護投資的整體收益大於成本。

隨著隱私保護成為企業的首要優先事項,越來越多企業明白到,每一位員工在保護數據方面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今年全球調查的所有 26 個市場中,95% 受訪者表示,「所有員工」都應掌握保護數據隱私的方法。

思科執行副總裁暨法務長 Dev Stahlkopf 表示:「企業處理隱私數據的方法不只會影響合規性。隱私保護投資能帶動企業在銷售、安全、營運以及信任方面的商業價值,當中信任最為重要。」

數據本地化成本納入考慮,受訪者更信任全球供應商

全球現有 157 個地區(去年為 145 個),其政府制定隱私法,規範企業對個人數據的管理和使用權限及責任。儘管遵守該等法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支付龐大的成本,但 86% 台灣受訪者認同隱私法能帶來正面影響。

雖然 99% 台灣受訪者相信在台灣本地儲存數據會更為安全,但研究同時發現,一旦考慮到成本、安全性和其他權衡因素後,他們便有所改觀。值得注意的是, 97% 台灣受訪者也認為,與本地供應商相比,具規模的全球供應商可以更好地保護數據。

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暨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99% 台灣企業相信消費者只會向能妥善保護個人數據的品牌購買產品及服務,而隱私保護對於所有不同規模的企業來說都是重要的業務指標。當企業愈能有效地進行透明化管理與使用消費者數據,便愈能成為消費者心中值得信賴的優質公司。」

科技新聞派 Facebook 粉絲團

SanjiNoir 黑侍樂讀 Facebook 粉絲團

SanjiNoir 黑侍樂讀 YouTube

SanjiNoir 黑侍·亂談 Instagra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