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了解革命是什麼嗎?稱它為進步就是了;你要了解進步是什麼嗎?管它叫明天就是。」
-維克多‧雨果
隨著汽車產業逐年演進,或多或少都因為外在大環境的條件,限縮了移動工具的想像框架。動力核心的汰換、科技配備的競逐,各家品牌看似爭得頭破血流,但真要說出哪家車廠的確貨真價實地打開了一番新局面?老實說除了 Tesla(特斯拉),我還真想不到有其他的答案。
但當 Lean Mobility 所推出的第一款量產車款 Lean3 出現在眼前時,那種「非受迫」性的拓展視野、破疆闊土之新奇感及興奮感,著實讓我感受到「又」一幅新世代移動生活的樣貌得以具體體現……。
延伸閱讀:日規直擊|2015 Toyota 三輪電動車 i-Road 規格揭露
最熟悉的陌生人?
或許你總會覺得 Lean3,跟早先時候 Toyota 推出的 i-Road 有種莫名的熟稔感,其實這也不能怪你,畢竟打造出 Lean3 的 Lean Mobility 這間新興公司,是由原本 Toyota i-Road 產品擔當谷中壯弘先生所一手成立。後面除了有日本企業資金外,更援引了冠和投資、鴻裕投資及東立物流等台灣企業助力,若 Lean3 後續法規認證、市售規劃進程順利,未來很有機會成為台皮日骨(主要零組件日本進口/台灣組裝)的一款國產車,預計在台建議售價將壓在 30 萬元內。
同時未來 Lean3 倘若在台正式上市,應會採 L5 車種(三輪機車)認證,未來消費者需要持有小客車駕駛執照才能行駛,但未來是否要戴安全帽、合法行駛路段、是否要兩段式待轉等攸關法規的議題,這部分就得仰賴品牌跟交通部後續的法案研擬了。
單就外觀來看,你不得不說 Lean3 確實有吸睛的一流本錢,全車長 2,470mm、寬 970mm、高 1,570mm 與軸距 1,800mm 的先天尺碼看似侷促,但實則也透露出設計團隊極為出眾的造型筆觸。LED 頭燈組(內建環形 LED 日行燈)、狹長的方向燈以及前擋風玻璃(內建雨刷功能)等設計,稍微削減了車頭略顯厚實的負累感。車側部分則是透過宛若閃電的造型設計語彙,給人俐落、毫不拖泥帶水的視覺感受,車尾則是可見大型散熱罩、四圓尾燈以及特殊的空力設計,建構出 Lean3 絕不容錯認的獨有身型,同時也是為了因應擴增空調系統所進行的調整-是的,不同於前身 i-Road,Lean3 有冷氣可以吹……!
要是哪天開著 Lean3 出沒在都會鬧區,應該也不會有人嫌棄它是一台「老年人」專屬的電動載具吧……。
內裝雙重鍊成?
雖然 Lean3 外觀看似一台純正的三輪機車,但整體座艙格局可是十足完全比照正統四輪規格(受限於車身尺碼,採前後各一的雙座模式不算……)。駕駛座可見平頂式的小尺碼方向盤,右手邊則是尺寸精巧的儀錶板及按鈕式排檔座配置。當然跟現在坊間主打高大上的螢幕配置相比,這組儀錶板的確相對陽春些,但舉凡常見的時速、檔位、剩餘電量等顯示資訊都一應俱全,未來加裝空調系統後,也能夠直接調整風量、車內溫度等功能,使用機能也堪稱完善。
除了方向盤設定外,Lean3 較具「四輪味」的地方則是在於其配置了電門、跟煞車踏板,而手煞車則是採用腳踏式設定,整體座艙鋪陳並未有太過光怪陸離的創意發想,就算是對 Lean3 不熟的初心者,首次上車無須花太多時間摸索,也能夠快速掌握各項按鍵功能為何,親切度也算是一等一。
只是認真說起來,採前後各一雙座模式的 Lean3 若要說是多麼「有容乃大」,實在是有些太過了頭(看看那略顯匱乏的置物空間)。同時,單側開設計的車門設計,多半也訴說了駕駛與乘客上下畢竟得「先後有序」,同時造型略顯單薄/狹窄的座椅設定,也無法帶來多麼「上乘」的乘坐舒適度,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減免了用肉體去抵禦大風大雨的機會吧。
但 Lean3 充其量就是一台遊走在都會街頭的移動型載具,真要拿一般四輪的標準去為之評判,其實就有點不解風情了……。
靈活至上
即便採用電能動力,但就如同我先前不斷提到的,Lean3 充其量只是算是一台電動化的移動型載具,因此各項動力表現,切勿拿坊間電動車的標準去過度苛責,這樣實在是有失公允的一件事。採用後驅電動馬達的 Lean3,雖說品牌端尚未公布正式規格,但實際操作起來,整體加速體感跟電動機車並未有太大的差異,雖說目前既定極速 80km/h、最大續航里程數 100km 的帳面數字看似有些陽春,但若只是單純日常代步來說,已可算是相得益彰。
即便動力尚屬中規中矩,但為訴諸最為靈活的動態身型,Lean3 在轉向系統及前懸吊系統,皆導入了名為 ALS 主動式車身傾角控制系統(Active Lean System)的最新技術。透過 G 值感知器、當下車速等即刻數據計算,駕駛在轉動方向盤進行轉向時,車輛便會透過前輪側傾,提供車身適當的傾斜角度,大幅提昇過彎時的穩定性及靈活性。雖然初次接觸,得多花時間習慣這樣的動態表現,但上手後,反而能更具體感受與一般二輪/四輪不同的操駕樂趣,這點,反倒是 Lean3 能額外賦予消費者的 Bonus。
或許有人會擔心狹窄的車身限制,會間接影響到 Lean3 整體的行車視野,但平心而論,大面積的前擋風玻璃、側窗及三角窗設計,都能夠有效遏止視線死角所可能造成的意外碰撞,唯一比較讓人掛心的,就是除了後視鏡之外,車輛正後方是完整的視線盲區,這部分可能需要額外加裝數位後視鏡或是倒車雷達,才能為之改善。
大膽嘗試,挑戰既定框架
就如同先前所說的,Lean3 若能夠正式在台上市,其實彰顯的是品牌對於「新‧移動生活」的又一次嘗試。它試圖突破框架,卻又不至於落於曲高和寡的尷尬境界,對於已為傳統二輪/四輪豢養許久的消費者來說,Lean3 的確開創了移動生活的一條全新樣貌。同時其搭載的 8.1kWh 磷酸鐵鋰離子電池,使用家用 200V 插頭進行充電,大概 5 小時就能夠滿電出發,若平時只有單純都會區通勤代步使用,這樣的動力表現已屬從容夠用。
Lean Mobility 表示,未來也不排除視市場需求,衍生額外的不同車型,藉此大幅提昇產品的功能性。還是得說,或許 Lean3 有些地方,已經跳脫了我們對於「移動」、「載具」的既定印象,但不能否認的是,時代的確在我們躊躇之際,持續往前邁進,而 Lean3 的確就是在這波浪潮當中,另一種源自初心的大膽嘗試。
為此,我們為何不樂觀其成呢?
這篇文章 2024 Lean3 原型車輕試駕:新世代移動生活的具體體現 最早出現於 SanjiNoir 黑侍樂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