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ban Meta 智慧眼鏡是 Meta 公司在號稱 AI 年的 2023 年所上市的第二代智慧穿戴產品,它有著現今藍牙耳機的所有功能與音感,但卻因為被賦予了一顆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成為了人們的「第三隻眼」。我在它上市一年後,入手了全球限量 7500 副的 Ray-ban Meta limited edition,實體使用了幾天下來,我認為這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實用產品。
Ray-ban Meta 概略上由八個部分組成,分述如下:
1. 電源鍵:Ray-ban Meta 的電源是以開關形式設計在鏡架左邊內側。
2. 拍攝鍵:Ray-ban Meta 的核心價值是具備「AI 視覺」,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聲控形式讓它協助拍照,另一種就是按壓鏡架右側上方的拍攝按鍵,這是一個長形的按鍵,長度跟一般我們智慧型手機音量鍵差不多,按壓手感就像一般我們再按壓手機電源鍵一樣,一切都非常無縫接軌。
3. 鏡頭:Ray-ban Meta 配置了一組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目前最多可以錄製最長 3 分鐘的 1080p 影片。
4. 拍攝指示燈:Ray-ban Meta 左右兩邊的圓圈看似相同,但其實只有一顆鏡頭,另外一邊就是拍攝指示燈,不管是啟動拍照還是錄影,這個指示燈都會亮起,Meta 的本意是希望提醒所有人這眼鏡正在啟動拍攝,藉此保護所有人的個人隱私。
5. 揚聲器:Ray-ban Meta 採用了開放式喇叭設計,位置是在兩邊鏡架接近後側的位置,一共四組,實測每一邊的揚聲器都可以獨立發聲,所以聽起來會有空間音訊的感受,這是整個體驗中我認為很棒的地方。
6. 收音麥克風:Ray-ban Meta 的收音麥克風高達 5 組,概略分布在鏡架左右兩側跟眼鏡前方,我發現當我啟動錄影功能的時候,這些收音麥克風是同時作動的,按照現在的說法,它可以錄製出媲美空間音訊的影片。當我抱著我女兒,配戴它走在馬路上,它可以讓我感受到我跟我女兒、老婆講話的相對位置。
7. 觸控板:Ray-ban Meta 眼鏡鏡架右側約中央處有著一大片觸控板,操控方式跟我們操控耳機一樣,它可以分辨點按跟滑動的手勢,藉此達到相對應的動作。
因為觸控板面積比較大的關係,在設定上提供按壓一下並停住來啟動相對應的應用程式,目前除了預設可以連接的音樂應用程式之外,還有聲控功能可以設定。另外也提供三指觸控啟動聲控功能的選項。
第八個是指示燈,像是藍芽配對就會啟動藍燈閃爍,關機就會出現紅燈閃爍一次顯示關閉等等。
它的充電方式也是類似耳機的使用邏輯,在眼鏡鼻墊中間底部設計了傳輸模組,然後在眼鏡盒內部設計了充電模組,當眼鏡放在眼鏡盒之後,就會直接幫眼鏡充電,我原本有想過為什麼官方不把眼鏡也設計一個 Type-C 傳輸孔,方便用戶幫眼鏡充電,後來覺得眼鏡盒真的就像耳機盒一樣,是個必要的存在,當我們把眼鏡收納到包包,可以做到保護鏡片、防止鏡片被刮傷的同時,也可以幫眼鏡充電。
因為我的是限定版本,眼鏡盒是黑色素皮包裹,眼鏡盒外側 RayBan logo 下方有個充電指示燈,這個設計相當聰明、優雅。
打開之後可以看到限定編號,Ray-Ban Meta 限定版全球限量 7500 副,我的限定編號為 4710。
充電盒底下為 Type-C 傳輸,主要用來充電。
這副眼鏡一般使用大約 4~5 小時就沒電了,但是我覺得現階段的智慧眼鏡不需 Type-C 傳輸孔充電,一方面是這樣充電很傻,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它有個眼鏡盒幫它回電。這幾天使用下來,我不太建議大家把它當有度數的眼鏡使用,電池問題如果沒解決,現階段我還是會建議大家把它當作太陽眼鏡,透過充電盒最多可使用 36 小時,而且只要放入充電盒中 22 分鐘就能將眼鏡充電至 50%,這幾天我把它當太陽眼鏡使用,滿意度挺高。
其實在 2021 年 Meta 就推出屬於他們的智慧眼鏡 Ray-Ban Stories,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是生不逢時。然而在 2023 年,Meta 推出的 Ray-ban Meta 至今,從銷量來看卻是相對成功的。
這個部分有很多原因,但我認為可以從商務格局與個人使用的角度來觀察,從商務的角度就是 AI,但是相比 AI 更重要的課題是:「除了手機,還有什麼產品是真的透過 AI 可以幫助到人類的。」以這角度來看 Ray-Ban Meta,我會認為它跟 Google Glass 一樣,都是一種示範,告訴所有合作商,一般的眼鏡已經可以透過某些改變,升級為智慧眼鏡。
從用戶的角度來觀察,讓我很滿意是因為它不管是收納、操作方式跟使用體驗都跟過去我們在使用耳機相似,這是我習慣的,加上這一代它的拍攝畫素提升、外型是我喜歡的,讓我願意整天配戴著它,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紀錄跟分享自己的日常,並把它當作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當我要聽音樂的時候,耳機音質的提升,配對連接的方式更加方便,簡單的說就是更貼近大眾生活需求。
還有一點就是 Ray-Ban 跟 Meta 雙方的合作與定位相當清楚,我把它概略分為”Ray-ban Outside” 跟”Meta inside”。
“Ray-ban Outside” 的部分就有 Wayfarer、Headliner 與 Skyler 三種選擇,鏡片也可以按照需求選擇濾藍光鏡片、全視線鏡片、透明鏡片、太陽眼鏡片等多種選擇,當然也可以選擇處方鏡片,依照需求去更換自己想要的度數鏡片或者平光鏡片。”Meta inside” 的部分,透過 Meta AI,我可以透過聲控的方式,請他幫我解決過去我可能需要透過手機用很多步驟才能做到的搜尋結果,這才是解決我們使用智慧型產品基本的需求,下方是目前概略上支援的相關指令:
*總結:
當一項產品進入消費市場、越來越多消費者使用時帶來的大數據是可觀的,如此一來,Meta AI 就會越來越聰明,在 Meta Connect 2024 期間,Meta 就擴大了 Meta AI 的支援,同時在語音聲控的部分,多了類似 Google Lens 的 AI 視覺,實際應用上它可以幫忙辨識眼前的事物,好比說我現在拿出一本書,我可以讓它告訴我這本書主要是在講什麼,它現在還可以幫我紀錄我的停車位、告訴我天氣、協助我拍照等等。
從我這次體驗來說,Ray-ban Meta 的五聲道收音、四聲道立體聲,1200 萬畫素的拍攝效能,讓我們可以快速分享更清晰、收錄更完整的日常影片,而這不正是過去 VR、MR、XR 生態圈,甚至是蘋果的「空間運算設備裝置」所需要的內容生態嗎?
1. 代表所有的太陽眼鏡、不分品牌都可以變成智慧眼鏡,當然還是有門檻,只是方向更清晰。
2. 幫頭戴式裝置解了套,除了 Meta Quest,也讓 HTV VIVE、Vision Pro 有更多使用的機會。
3. 內容生態圈更豐富:這副眼鏡最屌的地方就是它的聲音錄製跟聲音播放符合人性,基本錄製的影片就自帶空間感,蘋果砸了大錢幫 iPhone 16 全系列所有雙鏡頭設計的「空間」拍攝,未來如果把相關技術用在這副眼鏡,幫它左右兩邊都放入鏡頭,那麼感覺內容生態圈就更完整了。
4.AI 真的有解:過去談的 AI 都是怎麼在手機使用,其實最理想的就是我不用手機就可以透過 AI 幫忙,現在它可以透過鏡頭幫助我們了解眼前的書是什麼書在講什麼,也可以幫忙記住我們的停車位,同理可證,未來如果 Apple、三星 或者 Google 加入後,原本在手機使用的智慧視覺,用在眼鏡會變得更恰當。
期待接下來會有 Apple Vision Glasses、Google Pixel Glasses、Samsung Galaxy Glasses、HTC VIVE Glasses 之類的東西,然後最好找上現今想要轉型的太陽眼鏡廠商合作,多了智慧功能、價值加成,或許在 3~5 年內,Meta Orin 就可以成功進入市場,在這之前,Ray-ban Meta 確實用非常簡單的方式,成為 Meta 開啟未來世界的關鍵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