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新一代年度旗艦手機 Xperia 1 VI 來了!造型延續 Xperia 1 V 設計元素,顯示比例改成更符合大眾需求的 19.5:9、解析度調整為更省電但視覺效果一樣讚的 FHD+,潛望鏡頭焦段除了延伸至 85mm – 170mm,亦新增支援長焦超近拍攝,同時還有大家期待已久的 VC 均熱板!不只為索粉而生,也是一款符合大眾需求的「真」旗艦手機!
Sony Xperia 1 VI 重點規格
機身尺寸 162 x 74 x 8.2mm、重量 192g
6.5 吋 FHD+ HDR OLED 1-120Hz 動態螢幕更新率螢幕
Powered by BRAVIA 顯示技術、Sunlight Vision 強光影像增強技術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
12GB RAM / 256GB ROM、12GB RAM / 512GB ROM
支援 microSD 記憶卡擴充 1TB
5G + 5G 雙卡雙待
1,200 萬畫素 F2.2 光圈 1/2.5 吋感光元件超廣角鏡頭
4,800 萬畫素 F1.9 光圈 1/1.35 吋 Exmor T for Mobile 雙層式架構感光元件廣角鏡頭
1,200 萬畫素 85mm F2.3 光圈 – 170mm F3.5 光圈 1/3.5 吋感光元件潛望鏡頭
1,200 萬畫素 F2.0 光圈前鏡頭
電池容量 5,000mAh、支援 30W 快速充電 / 無線充電 / 無線反向充電
IP65 / IP68 防塵防水
Android 14 作業系統
黑、綠、白
Sony Xperia 1 VI 開箱
Sony Xperia 1 VI 外型延續 Xperia 1 V 風格,機身尺寸比例變更為 19.5:9,更符合大眾需求;老實說,一直以來我都覺得 21:9 螢幕比例沒有不好,雖然略微長了一些些,但手感好、看電影也讚,而 19.5:9 比例也確實有優勢,像是使用 App 時不用擔心畫面被切到,看 YouTube 影片等內容也能有更大的畫面顯示,加上 Xperia 1 VI 比起 Xperia 1 V 也只多了 3mm 寬度與 5g 重量,只能說沒有誰比較好,就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內建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記憶體組合 12GB RAM / 256GB ROM、12GB RAM / 512GB ROM,能透過 microSD 記憶卡擴充 1TB,電池容量 5,000mAh,支援 30W 快速充電 / 無線充電 / 無線反向充電,且採用新材質高密度電池,在使用 4 年後還能維持 80% 電力,加上 IP65 / IP68 防塵防水,在規格配置上不會輸給市面上任何一款旗艦手機。
值得一提的是,Sony Xperia 1 VI 終於加入了石墨烯 VC 均熱板,能有感提升散熱效率,滿足用戶拍攝、玩遊戲需求。
盒裝採用全新環保材質,由廢紙、竹子、甘蔗纖維組成,可回收利用,也比一般的紙更為環保;正面有產品名稱 Xperia 1 VI,盒裝正面跟上一代唯一的差異就是這!
背面有 Sony Xperia 1 VI 重點規格特色,型號 XQ-EC72,測試機製造地跟過去一樣是泰國,但市售機是否會有不同仍待確認。
就跟 Sony Xperia 1 V 一樣,Xperia 1 VI 出廠時手機正面有環保的紙貼紙保護。
Sony Xperia 1 VI 並沒有附上插頭、充電線,有需要可以選購 Sony XQZ-UC1 – 30W 快速充電器。
這次最明顯的改變絕對是螢幕,雖然尺寸維持 6.5 吋,但除了比例改為 19.5:9,解析度也變成 FHD+;老實說,解析度降低對於視覺感受的影響不大,因為在這螢幕上你根本看不出差異,但對於省電表現來說卻相當有感,在 1 – 120Hz 更新率加持下,有感提升續航力表現。
這次揚聲器表現也比過去更好,個人「猜測」可能是手機變寬,因此能放入更大的單體。
Sony Xperia 1 VI 依舊有保留 3.5mm 音源孔,雖然個人都是使用無線耳機,但對於有需要的人來說,就是多了一種選擇可以用。
Sony Xperia 1 VI 跟過去一樣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並能透過 microSD 記憶卡擴充,而且不用退卡針就能換卡超方便。
對,位於側邊、結合指紋辨識功能的電源鍵超好用!
根據 Sony 官方測試數據顯示,Xperia 1 VI 在使用 Prime Video 播放影片測試時,能提供長達 36 小時續航力,而在螢幕亮度相同、有連結 Wi-Fi、藍牙喇叭並開啟手機網路的狀態下,競品分別只有 24 小時與 28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但手機還是一樣這麽薄。
Sony Xperia 1 VI 相機實測
螢幕上方配置的是 1,200 萬畫素前鏡頭,採用 F2.0 光圈、1/2.9 吋感光元件,不支援自動對焦,視野為 83 度;可拍攝 HDR 相片、搭載智慧式進階模式的 SteadyShot(5 軸穩定系統),支援人像自拍、顯示閃光燈、手勢快門,這部份配置跟 Xperia 1 V 一樣。
主相機為 4,800 萬畫素 F1.9 光圈 1/1.35 吋 Exmor T for Mobile 雙層式架構感光元件廣角鏡頭,實際畫素 5,200 萬畫素,原始比例 4.3:3、裁切至 4:3 後的有效畫素為 4,800 萬,並透過四像素合一拍攝 1,200 萬畫素照片,支援 399 個對焦點,不過官方沒有公布感光元件型號,可能要過陣子才知道;就跟過去一樣,這個感光元件採用雙層設計,將感光區域與降噪區域做分層擺放,強化各項目的效能極限,做到最大化感光效果、最小化光源雜訊、最佳化成像品質。
廣角鏡頭色彩表現一如繼往出色,這次加入了 2 倍像素裁切的無損變焦,拍攝美食的時候會更便利一些。
這次有加入人體姿勢辨識功能,就算拍不到臉也能快速對焦,很適合拍小孩;HDR 表現也更好,尤其是夜拍時高光細節上的抑制比起以往出色不少。
望遠鏡頭升級為 1,200 萬畫素 85mm F2.3 光圈 – 170mm F3.5 光圈 1/3.5 吋感光元件潛望鏡頭,除了從字面上可以看到的焦段延伸至 85mm – 170mm 以外,最讚的是新增了長焦超近拍攝功能,只要 4cm 就能拍攝。
潛望鏡頭的優勢在於 85mm – 170mm 之間都是光學焦段,相較於市面上主打望遠的智慧型手機,Sony Xperia 1 VI 在 AI 修飾幅度上相對較少;170mm 焦段畫質普通,感覺在日後還有軟體調教的空間。
微距方面由於 4cm 真的很近,Sony Xperia 1 VI 新增的長焦超近拍攝不支援自動對焦功能,但透過峰值來判斷對焦點很簡單,只是在拍攝會動的物體時難度較高;大家可以看看我用 Sony Xperia 1 VI 拍攝的長焦微距照片,是不是還不賴呢?
全新相機介面結合了 Photography Pro、Videography Pro、Cinema Pro,不再是分開的三個 App,最大的改變是操作起來更直覺!基本上操作起來跟 iPhone 很像,但有更進階的專業模式、並有從 Sony Xperia 5 V 開始的背景虛化模式等功能。
比較可惜是這些模式似乎不能手動調整位置,如果能依照需求將一些比較常用到的功能拉出來用會更棒。
Sony Xperia 1 VI 效能實測
Sony Xperia 1 VI 內建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記憶體組合 12GB RAM / 256GB ROM、12GB RAM / 512GB ROM,能透過 microSD 記憶卡擴充 1TB,是一款在規格上不輸給其它競品的旗艦手機,那實際效能表現如何呢?實際測試給你看就知道!
老實說,我拿到手機當下尚未舉辦發表會,無法連結網路、實測效能,效能這部份是在發表會同時連結網路進行測試,所以只會有 AnTuTu 安兔兔、GeekBench 6 跑分可以看。
經過實際測試,Sony Xperia 1 VI 的 AnTuTu 安兔兔成績為 160.8 分、GeekBench 6 單核 / 多核各為 2,132 / 5,684 分;由於這一代新機有加入石墨烯、VC 均熱板,加上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表現優異,不會遇到過熱問題。
實測心得
不同於以往的「特立獨行」,Sony Xperia 1 VI 採用市場上主流的 19.5:9 螢幕比例,個人是覺得沒有哪一種比例比較好,但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App 相容性比較高的 Xperia 1 VI 可能會比較吸引人一些,至少使用上比較不會遇到問題;倒是這兩代手機長度只有 3mm 的差距,並不存在 21:9 比較不適合放在口袋的問題。
解析度從 4K 降低為 1080P,爽度確實有差,但不得不說現在 4K 來源真的太少,為了這個偶爾會用到的高解析度犧牲續航力表現,值不值得?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了!雖然說解析度下降,但 Sony Xperia 1 VI 螢幕還是很棒,這次新機除了導入 Powered by BRAVIA 顯示技術,亦有 Sunlight Vision 強光影像增強技術加持,在陽光下的表現更勝以往;比較值得關注是新機售價是否有下降,畢竟這兩種螢幕的成本還是有差異。
Sony Xperia 1 VI 相機色彩表現還是一如繼往地討喜,主鏡頭細節不差,也終於加入了像素裁切達成的 2 倍光學變焦,望遠端 OK,但 170mm 端普普,比較大的驚喜是加入了 4cm 長焦超近拍攝,相機介面也更直覺。
值得一提是,Sony Xperia 1 VI 除了有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也提供更好的散熱能力;基本上不用擔心這顆處理器效能不夠力,最有感的還是玩遊戲、拍攝時不用再擔心過熱問題發生。
有失必有得,少一些堅持、加入更為大眾化的設計並不一定是壞事,至於實際市場反應是好、是壞?可能要交給時間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