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的 V 系列手機,向來在人像拍攝都是非常討喜的 ,在 2024 年推出的 V40 系列做了一次重大升級,那就是加入蔡司鏡頭跟演算法,今年的 V50 我已經體驗過一段時間,實際上到底升級了哪些地方,為什麼我在標題會以「旅遊神機」稱呼?這一次透過完整開箱實測,跟大家分享。
vivo V50 12GB+256GB 售價 18,990 元;
vivo V50 12GB+512GB 售價 20,990 元。
*開箱:
vivo V50 的原廠盒裝設計與 vivo V40 相同,延續了蔡司小藍標、底下有一個 AI logo,說明該款手機支援蔡司經典鏡頭,同時提供多項 AI 功能優化產品體驗。產品盒裝內容維持提供了手機、透明保護殼、退卡針、說明書與一組 90W 快充組。是的!這一代在快充能力向上升級到 90W。
*外觀:
我這次開箱的有兩款手機,一個是「安可拉紅」,我上網查了一下,這是 2024 年秋冬流行色,源自 Gucci 收藏館裡的一款 Jackie Archieve 經典包,其內襯的顏色就是這款紅,這種紅放在手機上相當的耐看,有種典雅、內斂的感覺,我認為不只適合女生,男生拿在手上也顯得非常有個人品味,是一支會讓人關注的顏色。
另一個顏色是冰川紫,我一直非常喜歡紫色,深紫色顯得魔幻、不凡,淺紫色則帶有夢幻、浪漫的感覺,這次的冰川紫偏淺紫,實際看手機會帶有一點藍紫色,在光線反射的每個位置就好像冰塊折射一樣,給我一個有別以往的清新感,是非常好看的紫,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實際去現場看看。
vivo V50 的機身背後採四面全等深微四曲設計,重量我秤了一下大約在 201 克左右,官方宣稱厚度僅 7.39mm 指的是緞光黑,我這次評測的安可拉紅跟冰川紫因為背蓋做了一些額外的處理,厚度多了 0.18mm。整體而言,手感跟配重都還不錯,順帶一提,該款手機的玻璃背蓋也做了強化,比上一代更耐摔一些。
*螢幕顯示:
這次 vivo V50 的螢幕是 6.77 吋,維持 FHD+ AOLED 材質,一樣支援光學指紋辨識,峰值亮度一樣是 4500nits ,雖說這是一塊實用的螢幕,但如果說下一世代可以做什麼升級,我希望可以優先針對解析度進行提升,或者針對旗艦機的蔡司顯色進行功能下放。
螢幕設定方面,基本上也跟上一代相同,畫面更新率預設是智慧切換,最高來到 120Hz,我會建議大家在護眼模式這邊選擇「抗疲勞亮度調整」,經常用手機看片追劇的話,可以選擇「視覺強化」,這功能目前是特別針對 YouTube、Netflix 做了色彩視覺上的優化,看片、追劇都有相得益彰的顯色效果,至於外放聲音不是這支手機的強項,我會建議大家佩戴自己喜歡的耳機,會有很不錯的影音體驗。
*拍照:
vivo V50 的相機系統維持跟上一代相同的 5000 萬畫素雙鏡頭搭配自拍鏡頭配置,這部分在中階機相當超值,但我先說結論,演算法做了比 V40 更好的優化升級,拍攝規格如下:
23mm 廣角端:5000 萬畫素(f/1.9), 1/1.55 吋感光元件, PDAF, OIS,CIPA4.0 單眼級防手震
15mm 超廣角端:5000 萬畫素(f/2.0),119˚AF, 1/2.76 吋,AI 超級合影
20mm 廣角自拍:5000 萬畫素(f/2.0), 92˚ AF,1/2.76 吋,AI 臉部輪廓優化
這次體驗下來,感受最深的是目前只有 vivo V50 獨有的「拍立得模式」,這個設計顛覆了我們過去對於手機廠開發相機的思維。一般來說,手機廠商針對相機演算法的調整分為「好看的照片」、「盡量貼近真實的照片」這兩個方向,然而 vivo V50「拍立得模式」跟 X200 的「人文相機」一樣,我在體驗完之後,發現 vivo 已經在重新思考用戶「拍攝之後」的需求。
vivo V50 的拍立得模式共有兩顆鏡頭可以使用,分別為 23mm 主鏡頭(可拍 1.5x、2x)跟 20mm 廣角自拍鏡頭,每個相紙都有四種不同的邊框底紋可以選擇,在印度還有 Prosecco、Neo Retro 和 Pastel 三種可以選,還希望後續有更多相紙選項加入。
拍攝時預設是「經典相紙」,也可以在「文字相紙」底下寫下自己想要寫的文字,可玩性很高。
我自己很喜歡「時間相紙」,可以依照需求記錄時間跟地點,這很像情侶熱戀時期、或者自己外出旅行想要做的紀錄會做的事情,有種重拾過去獨自旅遊或者約會的心情。
另外也有「品牌相紙」,可以記錄位置、時間跟日期,文字相紙則是可以自己定義文案。
想要單純自動紀錄位置跟日期時間那麼可以選最後一個「地點相紙」。
此外,每一個拍攝還有生動、冷膠、拾遺跟暖陽四種底片影調濾鏡可以選擇。
我剛開始覺得濾鏡有點多餘,不過在拍攝之後瞬間理解,畢竟小女生就是喜歡濾鏡,透過不一樣的濾鏡,可以為每個作品帶來不一樣的拍攝體驗,下面提供幾張我實際拍攝的成果:
「拍立得模式」支援自拍這部分我覺得很不錯,它可以讓小女生從螢幕看到自己的妝容跟表情,結合 92°廣角,讓自拍的姿勢容錯率更高,而且自拍也支援 AI 臉部優化,可以再依照需求選擇經典、自然的美顏美妝效果。
「拍立得模式」讓我想起過去小情侶在熱戀期,女生每次出遊都會帶著拍立得,非常期待跟心愛的另一半保留開心回憶,甚至自己在逛街時,會精心挑選帶有特別圖案的相框底片。小女生長大之後結了婚,偶爾也會在聚餐、露營的時候,帶著當年買的拍立得,拍個幾張下來,然後放在自己的化妝桌前。我曾在逛街時問過正在挑相紙的小女孩:「這個用手機拍完+美圖秀秀就可以了。」小女孩告訴我:「感覺不一樣,你不要管。」簡單地說:儀式感要有。
或許,現在手機發展日新月異,也有相對應的手機 app 可以使用,但實際上按下去「咖勒」然後「唰」的那一下,兩個人等待它慢慢顯影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而 vivo V50 的拍立得相機就是還原這種感覺,絕對不是只是「換個花樣」那麼簡單,他們在原生相機底下,多了這樣的拍攝手法,讓你真的可以按下去「咖勒」然後「唰」的一下,同時融入 AI 演算,我認為是某種價值上的升級。
除了拍立得模式,比較難得的當然就是中階機就擁有的蔡司影像,這在評測 vivo V40 就已經深刻體驗,每次評測每次我都會覺得,相較於 vivo X100、X200 系列旗艦機,vivo 在中階機只有單一顆鏡頭的前提下,能夠同時實現 23mm(1x)、35mm(1.5x) 、50mm(2.2x) 三個不同焦段的人像拍攝,而且在拍攝前提醒大家 23mm 拍攝的是風景人像、35mm 適合拍街拍人像、50mm 有自然跟經典兩種選擇,這即使是 AI 演算而來,我都覺得蠻有誠意,下面提供這些人像拍攝成果給大家參考:
當然,這支手機最主打的就是蔡司光斑人像,可以另外搭配 Biotar、
B-speed、Sonnar、Planar、Distagon、Cinamatic、Cine-flare 等七種不同的光斑,由於組合實在太多,我就不在這邊多加分享,想要分享的是 vivo 在「5000 萬畫素」、「AI 演算法」的想法非常到位,使得手機拍出來的照片非常有旗艦機的質感,這個我在 V40 Pro 也曾分享過,提供幾張實拍照給大家參考:
此外,V50 除了主鏡頭人像模式之外,自拍人像也支援 Biotar、Sonnar、Planar、Distagon 跟 Cinamatic 等五種蔡司光斑,下面分享在相同場景之下,不同的蔡司光斑自拍人像照片:
除此之外,外出旅遊經常拍攝的就是美食了,V50 在拍攝美食的時候,除了可以進行 1x、2x 變焦,還提供了超多種拍攝濾鏡,包括燈光效果、煙霧、鮮明、柔和、暖色調、冷色調等,這些都是只有在相機辨識是「美食」的時候才會出現,透過 AI 演算法深度將食物的美味與色調融合起來,而且每一種拍攝背後都有他的想法在,好比說煙霧,可以讓食物看起來很像在冒煙,而且卻不會很假,而鮮明色調、冷色調是很多 instagram 網紅經常調出的色調,因為蔡司鏡頭本來就偏冷,我覺得透過 AI 調色之後,美食模式在這支手機變得更好用了。
▲冷色調實拍。




針對拍攝人像,V50 的柔光環控制也做了升級,這次 vivo 導入全新 AI 柔光人像 2.0,只要打開相機的閃光燈,不管是夜景、人像、拍照、錄影,甚至是微電影拍攝模式都支援柔光環,預設是「柔光恆亮」,燈光的部分有三段可以調整,發光面積比上一代提升了整整 100%,我認為這種柔光環補光的場景特別適合在光源混雜的燈會、或者燈光昏暗的室內,厲害的是它不只人像補光好看,在全模式拍攝下都可以補適合的燈光:

除了拍立得跟蔡司人像,這一代 V50 相機規格雖然跟上一代相同,從相機資訊 app 可以發現這次主相機維持了 OmniVision OV50e 感光元件,而超廣角和自拍相機使用三星的 ISOCELL JN1 感應器。不過我發現它每一個拍攝焦段包括自拍,都做了拍攝效能上的提升,估計應該是 AI 演算法的升級,尤其是主鏡頭的表現,除了一般拍攝之外,在光影強烈的環境下,它的動態範圍跟色彩一樣可圈可點,即使面對非常難拍的花燈或者夜景,它都提供了很好的拍攝細節,有如旗艦機的拍攝表現:
vivo V50 的主鏡頭拍攝比較著重在影像紀實方面,它在保留曝光強度的同時,優化了陰影細節,讓風景照片看起來空間感更足、也更真實。
不過同樣的手法放在超廣角方面,由於感光元件跟光圈值等先天能力還是有限,雖然對比度還在,但是清晰度就稍嫌不足,倒是在啟用夜景模式之後,發現 vivo V50 還是比較沒有那麼多的顆粒感或者點陣的狀況出現,色彩似乎也有做了某些程度的優化,大致上是還能接受的夜景照片。
至於這次官方有針對超廣角端做了「多人聚會拍攝」的模式,據説即使是 30 人大合照也能保持清晰不變形,我有特別找了一群路人拍照,確實可以發現每個人的表情跟動作都有捕捉到,旁邊的人也沒有明顯變形,但是「非常清晰」倒是不至於,針對這部分我實在無法做到多次多人對照,vivo 的想法是思考到大家外出旅遊拍攝團體照的需求,針對這部分就用下面這張照片做代表,之後各位有機會拿到手機再嘗試看看吧!
vivo V50 最多可以拍到 20 倍數位變焦,實際拍攝品質來說,10 倍數位變焦已經是比較勉強了,如果對於長焦有需求的話,建議還是直上 vivo X200 系列會比較好,下方提供陰天 NASA Space Center 的各變焦焦段給大家參考:

△2 倍變焦實拍。
△10 倍數位變焦。
△20 倍數位變焦。
AI 移除
vivo V50 的路人移除不需要連網就可以使用,預設提供了智慧圈選,也支援手動塗抹跟路人消除,除了智慧圈選、路人消除需要連網才能使用之外,手動塗抹的效果非常迅速跟準確。
相片增強
vivo V50 也能夠針對老照片或者拍攝後比較模糊的照片進行所謂的「相片增強」,不過這功能主要是針對人像會比較有效果,而且會建議在手機連網前提下使用。
IP68&IP69防塵防水
vivo V50 我認為這一代如果要有一個重點特色,那就是耐用度的提升,除了螢幕防摔等級提升,在日常應用來說,支援目前手機最高的防水等級 IP68 & IP69,而且支援濕手指操作,也有水下拍攝可以玩,操作方式跟先前發表水下拍攝的手機都是一樣的,也有儀式感滿滿的排水提醒功能,這邊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手機下水,必須要確認手機陰乾一段時間,手機充電孔是乾的,再幫手機充電。
效能
vivo V50 要說有什麼短板,我認為就是效能,雖然不影響實際上的手機體驗,但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它搭載的是跟 V40 一樣的高通 Snapdragon 7 Gen 3 晶片組,但是提供高達 12GB 的 LPDDR4X RAM 和 512GB UFS 2.2 的儲存空間,這方面挺超值的,CPU 單核 1172、多核 3185、圖形運算 3544、安兔兔跑分 81 萬、3D 分數 1472,可以看到他的重點放在硬體效能,以提升手機操作的流暢度為主。他出貨搭載基於 Android 15 的 Funtouch OS 15,並將獲得三次 Android 作業系統升級和四年的每月安全更新。
電力
vivo V50 配備 6,000 mAh 電池,支援 90W 充電,這方面是很明顯相較上一代升級的,在日常使用來說,至少可以提供一整天又多一點的時間,以高效能跑分來說,連續使用 3 小時玩原神,電力從 100% 掉到 27%,然而在快充測試來說,我在電力剩下 20% 開始幫手機充電 (高速充電模式),5 分鐘內可以充到 28%,19 分鐘已經來到 50% 的電量,40 分鐘已經可以讓我擁有 90% 的電力,最後我僅花 50 分鐘不到的時間,讓手機從 20% 提升到 100%,效率算是很不錯了。
總結:外出旅遊推薦機
整體來說 vivo V50 在處理器效能、螢幕顯示、相機規格與上一代相近的前提下,針對使用體驗做了很完整的優化,像是在螢幕的抗摔能力、處理器的 AI 效能、相機的 AI 演算法,讓手機在日常使用的流暢度更好,拍照也更討喜,並且以此為前提,提供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拍立得模式」,美食模式又能真正照顧到用戶「先給手機吃」的需求,在這麼薄的機身底下,又提升到 6000mAh 電量,同時快充速度也提升到 90W,滿足我一天高工作量電力所需。
我想 vivo 的想法很明顯,除了讓它成為旅遊愛好者、自拍愛好者的首選,也讓他在日常使用上更為加分,新色方面,我自己很喜歡冰川紫,安卡拉紅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大眾色。如果要我閉上眼睛,告訴大家 vivo V50 最大亮點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拍立得模式真的太好玩了。」至於 V 系列本來就不是效能控追求的,如果真的對於效能有疑慮,或許可以在相同需求與定位上,向上考慮 vivo X200 系列。